close

今天我們特別來看這篇對岸強國報導的文章,被一些不會做老麵或不願做老麵的店家挖出來,然後拿出來攻擊。

不得不說,這行有時就是這樣,大家應該一起努力提升台灣麵食製作技術和文化上,把時間花在攻擊別人內耗上,不覺得太耗能了。

 

黑色是原文,紅色是我們對於這篇報導的回應

 

《中國保健協會》官網報導:

被商販作為噱頭大肆宣揚的“老麵饅頭”,近日經檢測發現:其發酵物質——“老麵”,竟含大量黴菌毒素。專家提醒:消費者千萬別迷信“老麵”,根深蒂固的傳統發麵法或隱含致癌隱患,呼籲公眾採用現代科學的發酵方法製作饅頭。

技術人員近日分別在山西、山東部分縣市採取抽樣檢測方法,對採用老面製作方法的商戶所採用的“老麵”進行檢測,發現所有老面均檢測出不同數量的黴菌、大腸桿菌,另外還測出相當含量的高致癌物質——黃麴黴毒素B1.

結果顯示:某樣本黴菌數高達2.8×10 CFU/g、大腸菌達110mpn/g,黃麴黴毒素B1含量高達5.2ug/kg

專家指出:“老麵”黴菌多,大量分泌黴菌毒素,是造成黃麴黴毒素B1含量高的直接原因。

據悉,歐盟對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1有嚴格的控制標準,其含量不得超過2 ug/kg。此次黴菌毒素檢測結果驚人。專家警告:市場應亟待加強對“老麵”的監管。

“老麵”,又稱老酵頭、麵肥、麵頭、酵子等,是讓麵團置於空氣中,讓空氣中的野生酵母菌吸附進去繁殖,形成含有一定數量酵母菌的幹麵團或半幹麵團,在下次發麵時,將其作為引子加入到新麵團中,讓酵母菌復活,繁殖生長進行發酵。

由於“老麵”暴露在空氣中,給黴菌、大腸桿菌等致病菌形成了“溫床”,這些菌體也大量繁殖生長,並分泌出毒素,貽害人體健康,其中黃麴黴毒素B1極易造成肝癌。

專家表示:通過高溫蒸煮能殺滅黴菌、大腸桿菌等有害菌體,但是並不能因此消除其分泌的毒素,毒素會經過消化道吸收後蓄積在人體內,久而久之會引發癌症。

謠言終結者攻破點 1

“有看我們第一篇的就知道,老麵保存環境是低溫、低溫、低溫,很重要所以強調三次,而且過程中乾淨的環境,是製作食品業的基本,如果你的老麵都會被驗出黴菌大腸桿菌,我想你應該先檢查你的製作環境,而不是怪罪你把它放在外面發酵太久,如果製作環境的菌數這麼多,用商酵製作,請問是不是一樣放在外面發酵,那不就是同樣的結果,所以幹嘛牽扯老麵進來。”

結論:保持乾淨的環境是基本,老麵是無辜的!

 

發酵麵食分會專家位鳳魯說:老麵饅頭有不一樣的口感,其實就是食用鹼的味道。因為採用老麵法通常會將麵團發至酸敗,口感酸澀,必須要加食用鹼來中和其酸味,因此,做出來的饅頭包子有較重的堿味。

商販以老麵為噱頭稱其口感不一樣,其實就是誇大老面饅頭的鹼味口感,久而久之消費者習慣了這種鹼味饅頭。“但從營養角度來講,加鹼後,麵粉中的維生素特別是VB2被大量損壞,使饅頭營養價值大大降低。”位鳳魯介紹說。

謠言終結者攻破點 2

“饅頭口感來自你打麵時候的技巧,麵團筋度的掌控,麵團發酵本來就會產生酸,但同時也會產生風味的複合物,請看關於「老麵,老闆不會跟你說的事上集」,但說酸敗就嚴重了,因為過程中發酵是低溫發酵,傳統上老麵對鹼的確是酸鹼中和,不可否認有些店家,為了掩蓋一些味道,加鹼加過頭了,但那味道相信我,絕對不是麵粉的味道,也不是饅頭該有的味道(因為饅頭不像燒餅需要經過高溫燒烤,產生梅鈉反應,所以主要就是吃麵粉發酵的味道),與時並進,現在我們都不加鹼了,改加天然小蘇打,一樣的效果。

結論:老麵製作需要經驗,筋度、發酵程度掌握,耐心得到好風味!

 

那麼,如何得到安全、營養、健康的饅頭呢?據悉,國家早在2007年就頒佈了《小麥粉饅頭》國家標準,“國標饅頭”系以小麥粉和水為原料,以酵母為主要發酵劑蒸製成的產品。另外,據國內知名酵母專家匡金寶介紹:酵母在我國GB2760中劃被歸為食品屬性,它不是食品添加劑,其在GB2760食品分類目錄中分類號為16.04

匡專家說:麵團通過酵母發酵,不僅使饅頭增添了營養,還能分解麵粉中的植酸,促進人體吸收微量元素。因此,人們吃饅頭最好吃酵母發麵的饅頭,千萬別迷信“老麵饅頭”。

 

 

結論:老麵是酵母,商業酵母也是酵母,都只是製作方法,沒有哪個方法一定好,只是適合製作的產品不一樣,工法也不一樣端看師傅的選擇。選你喜歡,吃的習慣的,就是好饅頭!

 

buns-1111589_1920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良食職人 的頭像
    良食職人

    拾貳序-老麵饅頭包子

    良食職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